close
  • 味覺

 

    味覺和嗅覺同時影響了我們對生活品味的要求標準。 良好的味覺系統讓我們能夠面對美食細嚼慢嚥, 讓我們能夠在感受食物美味的同時, 產生愉快和滿足的心情, 通過愉悅心情的刺激, 大腦會產生讓人放鬆的內分泌, 借此調整各部位緊張的狀態。

 

    味覺的刺激還影響到大腦對口腔發音器官的管控能力, 從小缺乏咀嚼訓練, 常食流質細軟食物的孩子, 通常會有語言發展緩慢及挑食、偏食現象。

 

    從小被餵食到大的孩子, 不但精細動作能力發展不足, 對正常吃飯也極不感興趣。 因為被餵食過程中, 家長常常按照自己的感覺來要求孩子進食, 不論在速度、飯量、味道或菜色上。 許多家長把餵食孩子當成艱巨的任務, 導致孩子吃飯的氛圍相當緊張, 孩子越吃越消瘦。

 

    另有餵食孩子的家長, 為了讓孩子安靜地把飯吃完, 常常在餵飯過程中提供玩具給孩子玩或打開電視給孩子看, 造成孩子食不知味, 培養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

 

    正常發展的孩子大約在一歲半左右就能自己用勺子吃飯, 因為孩子的手部雙側協調能力、手眼協調能力與手指抓握力都已經有一定的基礎。 通過自己吃飯, 孩子可以用全身心的感官專注於取食、咀嚼和品嘗味道, 這樣的情境之下所連結成的網路品質最好, 其衍伸出的手部控制能力、專注力和獨立自主能力影響是一輩子的。

 

    所以, 建議家長在孩子開始爬的年齡段, 就嘗試開放孩子自己抓自己碗裡的食物, 自己進食。 隨著孩子能力的提升, 逐漸調整一餐飯中家長餵食和寶寶自己進食的比例, 以及逐漸把用手抓食物轉為用勺子、筷子吃飯。 家長不必擔心允許孩子用手抓食物, 會讓孩子養成習慣, 大了也改不掉。 除非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家長提供的感覺刺激過少, 導致孩子在用手抓食物時, 對這樣的感覺形成觸覺依賴, 否則, 在感覺刺激滿足之後, 孩子就會不執著於某種感覺的追求, 而能隨著年齡增長, 專注發展其他能力。

 

    在孩子還不會好好自己吃完飯前, 只要在用餐前把專用的圍兜穿上, 寶寶所坐位置的地面鋪好報紙; 吃完飯後, 把寶寶的手和臉擦乾淨, 清掉報紙, 其實一點都不麻煩的。

arrow
arrow

    huixin2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