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聽覺

 

    聽覺的產生是因為空氣中的聲音振動耳(), 鼓膜將振動傳給聽骨, 聽骨擴大了振動再傳給耳蝸, 振動在此轉為電流繼續傳到大腦功能區, 於是大腦感知到耳朵聽到聲音了。

 

    語言能力和聽覺系統有很大的關係。 聽覺系統受到破壞時, 傳入的聲音將與實際的聲音不同, 所以會影響發音的學習, 造成口齒不清。 如果在聽覺系統尚未被過大的噪音破壞前, 大腦即發出保護聽覺器官的指令, 那麼耳朵對於聲音的接收就會產生聽或不聽的選擇, 造成孩子對於周遭環境的聲音產生選擇性的遮罩現象, 於是減少了語言的輸入, 當然就影響了語言發展的進度。 有些孩子甚至變成習慣性遮罩人聲, 造成自閉傾向。

 

    後者語言發展緩慢的孩子常見於家裡有大嗓門說話或電視聲音開太大聲的習慣的家庭。

 

    另一種會產生聲音遮罩現象的孩子, 是由於家長對孩子要求過多、過於嚴格, 但卻沒有有效的引導方法造成。 家長總是隨時對孩子叨念、重複規則、要求孩子認錯、要孩子承諾下次不再犯、強調自己已經教過好多次, 為什麼孩子還沒記住等等, 家長本身卻從來不改變這種無效的方式, 造成孩子聽覺疲憊, 心理有壓力, 而使孩子做出消極的自我保護反應。

 


 

    丫丫就是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 今年四歲。 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因為求好心切, 所以要求很多又很嚴格, 雖然母親對孩子總是溫柔地、輕聲細語地告誡、訓責, 但是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的教育方法對孩子來講是無趣的、沉重的, 所以兩三年下來, 孩子在家的表現就是遮罩家長的聲音, 自顧自地玩耍

 

    由於家長對孩子的行為限制太多, 四年下來, 孩子有許多行為能力是沒跟上發展指標的。 認真嚴肅的丫丫媽媽查找了許多資料, 自行核對, 發現丫丫似乎有自閉症現象, 心裡焦急萬分, 在網上找到我的聯繫方式, 預約了測評。

 

    測評結果顯示, 丫丫是個健康活潑的孩子, 雖然發展上有些能力沒跟上, 但是生理和心理基礎都是健康的。 我把丫丫現場的行為表現一一對丫丫母親分析說明, 丫丫母親松了一口氣。

 

    但是, 丫丫今天的行為現象和母親的教養方式與觀念有絕對的關係, 而母親的性格形成又是建立在她自身的感覺統合基礎上, 不是馬上能改變的。 所以, 丫丫母親要非常努力, 在陪同孩子練感統的同時, 也要把自己的觀念調整過來, 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 一起把自己的感統狀態調一調, 這樣丫丫才能在短期內獲得最大的改善。

arrow
arrow

    huixin2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