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身體各感覺系統嚴重發展不足時, 通常會有兩極化的表現: 一是過於敏感; 一是過於遲鈍, 而敏感和遲鈍的現象有可能會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出現。同時, 各個感覺系統的發展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任何一種感覺系統若達到中度以上發展不成熟, 最終將導致綜合感覺系統---本體覺---的不成熟。 本體覺不成熟, 大腦對身驅、手腳的形象就很模糊, 其表現行為則為非常典型的「笨手笨腳」, 亦即所謂的「發育期運用障礙」現象。
我們的感覺系統中影響智力發展最直接且嚴重的就是前庭覺的發展。 而前庭覺的發展從胎兒就開始, 透過孕婦的身體活動帶動羊水的搖晃與震盪, 胎兒的前庭覺就開始與地心引力做互動, 逐漸發展成能夠説明穩定視覺焦距、辨別身體位置、調整身體姿勢以協調身體重心的重力感。
造成前庭覺發展不足的原因大致歸納為:
1. 懷孕期間孕婦活動量不足、飲食不當(尤其是抽煙或喝酒, 造成臍帶收縮, 影響臍帶對營養的輸送)或長期頻繁的負面情緒;
2. 嬰幼兒時期搖抱不足、俯趴抬頭不足或爬行不足;
3. 家長過度限制幼兒做出「危險」動作, 導致幼兒鑽、爬、跑、跳或攀爬不足;
4. 家長過早要求幼兒從事過量的知識學習或「讀」、「寫」、「算」活動;
5. 家長無暇或沒有精力陪伴幼兒遊戲, 長時間讓幼兒看電視;
6. 家中活動空間不足或不安全, 過早並且長時間讓幼兒坐學步車或關在嬰兒車中。
上學以後, 前庭覺發展不足的孩子容易有以下幾種行為表現:
1. 不易瞭解所閱讀的文字, 或很快對閱讀的文章(句)失去興趣;
2. 看東西或看文字的時候, 容易隨著眼睛移動方向而轉動頭部;
3. 圍成圓圈聽老師講話或看老師做動作時, 容易把身體轉成面向老師;
4. 對圖畫、單字、標誌或物品的相似與差異處感到困惑;
5. 會漏掉文字或數位,閱讀或寫字會找不到自己讀到哪裡了;
6. 做學校作業時,寫的字大小不一,字跟字的距離忽大忽小,數字也排列不整齊;
7. 在與空間關係有關的精細動作活動上表現很差,例如: 拼不規則形的拼圖和沿著線剪東西;
8. 畫畫時, 筆動得不順,或是寫字時, 整排文字會逐漸往上或往下偏;
9. 會誤判環境中物體之間的空間關係,經常會撞到課桌椅或是踩空樓梯;
10. 無法使閱讀的內容在腦海中形成畫面,難以喚起物體或人的影像,也無法將照片和文字跟真實的物體連結在一起;
11. 對移動的東西或人感到不舒服或不知所措, 所以常常逃避需要移動的團體活動;
12. 寫作業或抄作業時, 眼睛或身體很快就累了;
13. 對稍複雜的文字敘述很難理解, 需要重複閱讀並拆解句子來幫助理解和記憶;
14. 方向感很差,經常弄不清楚左邊和右邊,也經常走錯方向;
15. 不易瞭解空間相對位置和方位等概念, 例如: 右前方/左後方、第一排第三個…等;
16. 走路、跑跳常碰撞東西,不善與同伴投球和傳球,排隊和遊戲有困難;
17. 上課容易坐不住, 喜歡不斷挪動身體或起身走動, 甚至喜歡繞圈跑;
18. 穿脫襪子、衣服、扣紐扣、系鞋帶等動作,向來非常慢,或做不來;
19. 不會自己洗澡, 身體很多地方常常沒洗到, 或洗了很久, 結果卻沒洗乾淨;
20. 爬格子、單腳跳、跳繩、拍球、接球、前滾翻、蕩秋千…等都做不好也學不好;
21. 對拿筆寫字、剪貼、著色、結繩、座標對應…等做得不好或非常慢;
22. 飯桌上經常弄得很髒,收拾書桌或書包很困難;
23. 做手工、做家務事很笨拙,使用工具時, 抓握動作很不順手;
24. 常惹麻煩,例如: 打翻碗盤、撞傷他人、從高處跌落…等,需家長特別保護;
25. 常力量使用不當,容易把鉛筆用斷, 把玩具、文具弄壞, 或使用後散落四處;
26. 握筆不正確, 寫字慢, 用筆會過度用力或不會用力;
27. 填色會超出範圍,畫直線條扭曲、寫字歪斜、字醜;
28. 無法正確且完整地捕捉到他人說話的重點, 對他人話語的含意也常常理解錯誤;
29. 聽別人講話或上課時, 無法專注聆聽, 因此常有斷章取義或聽不懂的現象;
30. 專心看書就無法專心聽講, 專心聽講就無法專心看書;
31. 常常自顧自地講話, 不理會他人插話的聲音或無暇對他人的話做出反應;
32. 常常丟三落四、沒頭沒尾、忘東忘西;
33. 排隊時, 無法察覺自己沒有對齊前面; 走路或騎車無法保持靠邊走或騎, 常不知不覺太靠路中央或太靠旁邊的建築物;
34. 不敢使用蹲式廁所; 血壓正常卻常因身體重心改變而頭暈;
35. 學數學有困難, 對分數、加減乘除綜合運算、代數、多次方、體積變化、絕對值、二進位…等較複雜、抽象、需做平面與立體空間轉換思考的內容都學得很慢, 也學得不好;
36. 容易有恐高症、容易暈車、容易成為路盲;
37. 肌肉或骨骼較無力, 容易累, 較無法承擔重責。
這些行為表現若未經感覺統合訓練加以矯治, 大部分行為和能力狀態都會持續到成年以後, 在身體的神經回路被強化且固化後, 身體的不適會逐漸減輕, 但心理的挫折感並不會減少, 慢慢就形成了我們的慣性行為或慣性反應, 以及某些領域難以突破的能力低弱。
「習慣」讓我們失去對自身和身邊人事物警覺觀察的能力, 待人處事就會失去客觀的認知和調整的彈性。慣性心理反應則將成為我們的人格特質, 習慣性的自卑會導致一個人習慣性的負向思考, 時間久了, 自身將累積過多的負能量, 使自己的生活環境產生負面的變化。太多的「能力缺乏」容易造成學習困難, 養成自暴自棄的性格, 將來苦的絕對不是自己一人。
前庭覺影響我們的腦筋作用最大, 因為前庭覺不足將使我們的大腦發育不良、腦功能區分化不完全、對身體各部位傳來的感覺資訊辨識不足, 導致大腦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下達正確的指令、有效地控制肌肉的收放, 做出適當的行為。例如: 無法通過閱讀或書寫正確接收訊息或傳達訊息; 無法和人保持適當距離以表示雙方情感的親疏; 無法輕鬆地操作簡單的工具, 導致短時間工作即感到非常疲累; 無法理解他人的情緒反應和玄外之音, 言行舉止不知輕重而遭人厭惡…等。
而觸覺影響我們神經通路的建立最多, 觸覺不足, 其它神經系統的發展也將受到局限, 尤其對聽辨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的發展影響很大。聽覺常能影響人們潛意識的運作, 聽辨能力不足, 對聲音的感受就不正確, 於是我們就很難找到能夠符合潛意識中那種可以平靜心靈或激發潛力的音訊、音調和音質, 也就很難利用聲音或音樂來進一步開發或改善身心的能量和狀態, 更嚴重的是, 我們的傾聽能力將很難養成, 人會變得躁亂浮動; 而情緒控制力則影響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 情緒控制力差讓人無法和平地與自己獨處, 長期下來, 將影響一個人的睡眠和生理和諧。
前庭覺不足將阻礙我們身體各個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的統合和協調, 進而影響各項能力的發展, 而觸覺不足將影響我們感情、情緒的發展和對他人情感、情緒的解讀能力, 導致對他人感受的忽略、過多的猜忌、防備或誤解。換句話說, 前庭覺發展不足容易讓人產生「愚笨」的印象, 而觸覺發展不足則容易讓人產生「難相處」或「冷漠無情」的印象, 前者造成我們「智力不足」的表像, 後者造成我們「情商不足」的表像, 兩者都是生命發展的嚴重負擔。
前庭覺和觸覺兩者若未均衡充分發展, 那麼人的學習力將不能持續進步(受前庭覺發展成熟度的限制), 安全感和自信心將難以建立(受觸覺發展成熟度的限制), 對生命的健康和進步都會造成較多的困難和障礙, 如此一來, 人們的「心」就常會被自己的身體感覺和腦的作用所囚困和干擾, 容易被經過身體扭曲後的感覺資訊所欺騙, 而誤判事實的現況和發展趨勢, 導致過多的錯誤或不必要處理的生理資訊不斷地干擾心智的成長, 而心智發展則受限於無法平靜的生理狀態, 生活中將不斷出現需額外耗費精力處理的衝突和鬥爭----自己和自己, 自己和他人, 自己和環境, 乃至自己和宇宙的衝突和鬥爭, 致使生命前進的腳步停滯、迂回不前,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想要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無疑地, 必先改善自身的感統狀態, 使自己與環境的互動都能有適應性反應, 讓自己和他人都能愉悅、舒適, 如此方能和諧地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與環境相處, 使自己的身體感覺成為生命前進的助力, 而非諸多顧慮與不舒適的阻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