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嬌的哥哥十二歲, 第一次見到他是在虹井店, 在我幫阿嬌那批預約測評的孩子測評之前。 媽媽向我介紹他, 並且說這孩子已經七年級, 睡覺還咬被角。 我初見這男孩, 馬上看出他有較深的觸覺不足---與陌生人說話會緊張, 無法挺胸縮腹, 站姿不穩定, 肌肉能量不足。

 

    通過問孩子一些問題, 孩子告訴我他討厭數學, 語文算所有學科中最好的, 上課學習沒什麼困難。媽媽問我感統對他能有幫助嗎?我說: 因為他已經十二歲, 在調整期尾巴了, 如果量足夠, 仍能有改善, 但是改善程度需要靠意志力了, 因為髓鞘化是一輩子都存在的, 只是過了六歲, 如果刺激不再(), 連成的網路會消退, 不能像六歲前連的網路一樣, 一輩子存在。

 

    媽媽又問:能提升孩子的數學能力嗎?我說:可以提升孩子數學的空間對應、圖形理解、其它需要回頭檢查孩子六歲前的神經記憶(感覺教育的質與量)

 

    於是我們約在總部幫哥哥做測評。前段的粗動作測評結果顯示:哥哥的觸覺和前庭覺都差一點點(, 但深), 導致本體覺尚未成熟;後段的精細動作測評結果顯示:哥哥的手眼協調和視覺空間感與同齡孩子落差較大。

 

    媽媽在一旁聽我說完, 馬上說起了哥哥的"故事"---開學以來, 哥哥一次作業都沒寫過, 考試成績很差, 老師對媽媽說: 他從來沒見過上課表現什麼都好的孩子, 竟然不寫作業!考試還考不好!快把老師氣死了!

 

    我問哥哥本人, 哥哥說:「我真的都懂, 考試題目我也都會, ...可能是粗心吧!」     

 

    到底哥哥怎麼個【上課表現都好】呢?媽媽說:哥哥上課專心, 踴躍回答老師的提問, 上級來視察, 如果是指定看課班級, 一定會指定哥哥所在的這個班, 讓上級看看哥哥這個優秀學生; 如果是抽號看課, 抽到別班了, 別班老師會來跟哥哥老師借學生(哥哥)到班上"表演"

 

    哥哥真的什麼都好, 就是不愛寫作業! 老師催他, 他會跟老師拜託, 請老師別告訴媽媽他沒寫作業, 並且答應老師明天一定補交, 但每次都食言。 後來是媽媽在學校遇到老師了, 老師對媽媽"投訴" , 媽媽才開始留意哥哥的作業問題。 

 

    老師和媽媽用手機短信交流每天的作業, 媽媽會試探性地問哥哥作業寫完沒, 剛開始哥哥老是騙媽媽說沒作業, 後來媽媽憋不住了, 說老師短信跟她說作業是什麼什麼了, 哥哥才承認, 然後痛苦地去寫作業, 但仍一次都無法完全地完成。

 

    我把哥哥感統失調的現象和原因說給媽媽聽, 也說給孩子聽, 媽媽心疼又無奈, 自己又說自己讀書也是跳行跳字的, 還說這孩子當時就沒爬, 怕髒, 生第二個孩子之後才知道爬很重要。 

 

    阿嬌哥哥是我們目前為止最大齡的孩子, 而且年紀又是在感統狀態可能調整的最後一年, 時間壓力頗大, 希望孩子、家長和老師們能一起升起信心, 堅持意志, 讓阿嬌哥哥仍能和我們一般人一樣, 擁有視覺和聽覺兩種重要的學習優勢管道, 讓他本身其它的優勢智慧得以和一般人一樣, 能夠通過紙筆, 被記錄、檢查、評定和肯定!

 

    為什麼爬行不足能影響阿嬌哥哥十二年後的能力表現呢?

 

    在孩子出生後, 生命即順著內在自我完善的本能, 一個成長敏感期接著一個成長敏感期, 重複著某個動作來建立身體的各項能力。俗話說的:【三翻、六坐、七爬、九發牙】就是指孩子的成長敏感期表現。其中, 爬行是孩子的身體第一次遇到較強烈的雙側肢體刺激, 這個刺激能夠促成大腦皮層中心溝的形成, 並促進大腦雙側功能區的分化完成, 如此, 腦部各功能區才能專責化, 孩子的身體因此能得到大腦更明確的指令, 而身體傳給大腦的資訊也才能更正確有效地被解讀。

 

    大腦雙側分化不全的孩子腦功能區專責化不完全, 常常模糊而混亂地指揮身體, 是最辛苦、最得不到幫助的, 因為他們各項表現都似乎很正常, 能專注、認真, 智力也不差, 然而, 他們卻是用效能最低的方式使用身體---身體大片用力來執行一個小動作, 例如: 寫字或畫畫時, 頭、頸、肩、手臂都一起用力地緊繃, 身體很快就沒力氣了。所以, 當同伴()能夠專注兩個小時來聽課、完成指定任務時, 大腦雙側分化不全的孩子大概只能支撐五十分鐘, 後續將因體力不足而完全無法再專注, 繼而孩子將出現自我打擊的現象, 反映出來的行為則是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發怒。

 

    爬行還鍛煉了我們頸部的肌肉和骨骼, 頸肌和頸椎能更強而有力的支撐頭部, 並以挺直的姿勢傳送內部血管和神經管道的營養和資訊, 提供腦部足量的養分和氧氣, 讓我們的腦能保持清晰和活躍狀態, 孩子長大後,就不容易出現上課時老覺得脖子酸而用手撐著下巴, 或是把頭趴在桌上, 或是上課容易打瞌睡。

 

    孩子爬行的時候, 因為身體位置較低, 想要有更寬的視野就必須把頭仰起, 眼球會隨著目標物上下左右轉動, 眼肌因此得到鍛煉, 孩子才能在三、四歲時發展出成熟的聚焦能力, 將來讀書的時候才不容易跳行跳字。而仰頭的動作剛好刺激到腦幹部位前庭的位置, 前庭感官也會因此而較順利發展, 未來較不容易出現寫反字(例如: 69, “人”和“入”不分)或空間對應能力不足的現象。

 

    另外, 爬行能夠增強孩子的肌肉張力和骨骼支撐力, 將來不但身體協調能力好, 對食物的營養吸收能力也會較好, 尤其是鈣質的吸收。許多孩子雖然家長提供充足的營養, 但是孩子的肌肉能量並沒有比較大, 力氣不足, 容易喊累的比比皆是, 還有孩子每天牛奶當水喝的, 骨骼並不見得發育得比較好, 幼稚園就常見孩子因摔傷骨折的例子。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的骨骼和肌肉沒有接受足夠的鍛煉, 大腦主動判斷四肢不需要承擔負重的工作, 所以吃進去的營養會被挪為他用, 不會拿來增強四肢骨骼或肌肉發育的。

 

    因此, 再次強調爬行對孩子未來身體能力的發展有多麼重要,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至於孩子要爬多久才夠呢這是因人而異的, 就像甲吃一碗飯就飽了, 而乙卻要吃三碗飯才覺得飽。但是, 只要孩子願意爬, 六歲之前多爬對感覺統合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如果孩子已經錯過爬行的敏感期而不願再爬了, 那麼家長就必須費點心思, 設計出爬行的延伸活動(遊戲), 讓孩子補足該有的刺激, 連結起尚未連上的網路。

 

    阿嬌哥哥只是爬行不足產生片面能力不成熟的例子之一, 我們身邊其實還有很多人也因為爬行不足而有其他能力不足的現象, 例如: 身體健康卻容易累、容易僵硬的; 開車或運動緊張時容易手忙腳亂、手足無措的; 看書眼睛容易累的; 跳舞時容易同手同腳的; 好像什麼都做得來, 卻又什麼都做不太好的…。  嬰幼兒時期沒爬或爬不夠, 造成許多人身體能力終生不可逆轉, 徒增人生不少挫敗感, 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 

 

    人體的奧秘目前科學仍無法完全掌握, 但大家都相信人體的智慧是科學遠遠無法趕上的, 順應身體自然發展規律, 絕對是最正確的養育方法; 而逆反身體自然的成長規律, 絕對會造成身體發育上的缺失, 包括腦的發育, 進而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和性格發展。家長們切記! 切忌!

arrow
arrow

    huixin2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