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實例一

   小杜(小名,五歲多,男生),因為之前生病,請了一周的課程,然後接著就開始放元旦,所以相隔了大概兩周的時間才回來上課。這週四上課的時候,一節課的訓練內容整整花費了1小時45分鐘才完成。整堂課下來,前半部分每項訓練內容他都是很專注,且能堅持,到後來,體能消耗越來越大,他顯得很累很累,然後每完成一個項目他就會對著媽媽大喊:我討厭你!我累死了!我不要跟你們玩了!偶爾還忍不住撕扯媽媽的頭髮,打媽媽。然後媽媽都會很有耐心地抱抱他,鼓勵他堅持到最後。今天(週六)是複習課,同樣的訓練內容及運動量,小杜只用了約一個小時便能完成任務了,且一節課下來,他的情緒相對都較穩定。 

 

   小杜的運動體能及能力和同齡孩子比較,都是相對較強的, 只是有一點感覺統合上的不足導致他脾氣容易暴躁那就是“大腦雙側分化不全”。大腦雙側分化不全會使大腦下達到神經末梢的指令不能清晰,從而導致小孩用力不當,體能提早消耗而很難堅持專注,最後自我打擊,對親密的人發脾氣等。如小杜媽媽所描述,以前小杜寫字的時候,基本是全身用力的,所以很快就喊累。還有之前要掰開餅乾時候,本來想掰開一半,最後居然整個餅乾碎掉。

 

   經過感統訓練以後,小杜明顯變化很大,一個就是寫字越來越輕鬆了,抓握力把控越來越好。這周給我分享消化餅,一掰開就是對半,所以媽媽說很厲害,以前這樣掰的時候肯定會全碎掉的。相隔很久不來訓練的小杜,體能是明顯有所下降,不過因為每次訓練的量都很足,所以身體的網路連結都有,大腦雙側分化也隨之得以發展。 

 

   所以觀察小孩的表現行為,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予小孩相對應的訓練,特別是要大力補充小孩左右側肢體的運動量,這樣既能促進本體覺和前庭覺的發展,也能很好地促進大腦雙側分化的發展。 並且從感覺統合的角度客觀正確地理解小孩的一些壞脾氣,能讓我們使用正確科學的訓練手段有意識地改變小孩這種暴躁情緒及行為。

 

                                                                                   (惠心 Yellow老師)

 

實例二

妖妖:我們家昨天上早教課時老師說費X堯小朋友(2,男生)有點兒懶坐著的時候只要身後有爸爸或者媽媽,  他就想靠著。

 

惠心  王老師: 孩子喜歡靠在人身上除了觸覺依賴需要彌補觸覺刺激之外其實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已經不勝負荷。 孩子可能因為沒爬或爬得不夠造成大腦雙側功能區分化不完全因此孩子的腦和身體的軀幹、四肢就不能強而有力地分工合作在使用肢體時就會特別費力所以外在表現就是“懶”。

    正常來講孩子在一歲半過後若各個時期(成長敏感期)的發展都得到滿足應該都是活力充沛的,因為2~3歲的孩子感覺統合發展正處於肌肉協調能力與運動計畫能力的發展階段其行為表現是像有永遠用不完的力氣似的不斷地“忙碌”於使用自己的身體和各種感官來探索環境、瞭解物質屬性。

    如果孩子出現“能坐絕不站,能臥絕不坐”的現象家長應該及早加強孩子的感覺統合訓練,  尤其是給予雙側肢體較強的骨骼支撐力和肌肉張力的鍛煉活動,同時注意前庭覺的同步刺激並且補充豐富的營養這樣就能兼顧過去感覺刺激不足的彌補和現階段感覺統合發展的需求。否則孩子長大後就可能坐沒坐像站沒站樣卻不自知。引來的後果就是別人對他感覺差勁的印象會讓孩子對自己很無奈導致自暴自棄的性格。

 

                                                        

實例三

米來媽媽:我家孩子4歲了,像你前面案例裡說的孩子不喜歡自己走路走一會兒就讓爸爸媽媽抱。應該是觸覺不足對吧?經常說“沒意思”。這麼大孩子經常說“沒意思”,正常麼?

Rebecca呵呵是前庭不足導致的肌肉張力不足。 這句話是學來的如果他瞭解意思那麼可能是逃避用詞。

米來媽媽:逃避用詞?

Rebecca因為身體不想或不能辦到, 但是心智已逐漸成熟, 孩子會自我保護自尊的。

米來媽媽:哦,那就忽略她說的“沒意思”?

Rebecca嗯! 忽略。 然後引導孩子從事力所能及的事再逐漸依照他的進步給予難度挑戰要兼顧自信和挑戰的勇氣的培養

米來媽媽:好的,可是我一直以為孩子的玩耍是自發的,她自己想出玩法的才有意思,我以為是不大需要大人引導的。

Rebecca:所有創意都是先以觀察、模仿為基礎, 有了足夠的經驗當材料, 孩子的創意才能顯現。沒有足夠的感覺經驗、 足夠的生活經驗和視野叫孩子如何創造呢? 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能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很難的, 所以需要家長用教育技巧去補充和幫助孩子擴展

米來媽媽:教育技巧?包括手工?繪畫?音樂?遊戲?

Rebecca不是的教育技巧是指幼兒時期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互動技巧。 例如: 懂不懂用孩子能理解的話說出我們想讓他懂的事理; 能不能引發孩子的興趣, 讓孩子主動去探索新的事物; 能不能在應該保護孩子的專注時, 專心安靜陪著, 或適時地給予提醒或借機參予來引導孩子更深更廣的探索。

米來媽媽:這個有點難度了!

Rebecca是有點難度的。 但是這也只有家庭能做到因為學校的教育越來越制式化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所以需要辛苦家長多用心的。

米來媽媽:這對家長要求太高了!老師能不能指點一下,例如看哪本書啥的?

Rebecca呵呵! 這不是要求, 是看家長的意識和生活重心。如果把培養孩子身心健康、自信快樂視為第一重任, 技術就會在該成熟的時間成熟; 如果還有其他事讓家長分心, 那當然不能養成這樣的技術啦! 沒人能要求家長怎麼做, 完全是家長清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結果是什麼, 然後何時開始培養這樣的結果。我認為最關鍵的是:用心看孩子!

米來媽媽:嗯!

Rebecca:這個功夫練成, 孩子身上的一切問題, 我們就能用心地從孩子身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米來媽媽:嗯嗯!謝謝老師!

Rebecca不客氣!

桐桐琦琦媽媽:老師講得真好!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孩子,小時候沒爬過,長大了表現出很懶的樣子,坐沒坐相的。都初三了,馬上要出國念高中,老師這麼大的孩子有沒有補救措施呢?

Rebecca可以! 但是堅強的毅力是主要關鍵了!要靠心的力量來改變生理反應。

米來媽媽:可是孩子感統失調怎麼訓練呢?哪裡有靠譜的專業指導的機構呢?沒有專業的機構指導,自己在家怎麼操作呢?能不能請老師指點一下相關的書籍?或者視頻?

Rebecca如果孩子過了兩歲仍有明顯感統失調的現象那確實需要專業協助自己在家幫的有限。因為感統訓練不同於體能活動, 它是個別化、針對性強的促進感覺神經系統發展及腦網路連結的身體智慧開發活動, 如果把它當運動做做, 鍛煉最多的是肌肉和骨骼, 對於促進感覺神經系統發展説明不大, 因此, 若關鍵時間錯過了, 孩子能力仍然不會有明顯進步, 而且失調的地方會更嚴重,因為隨著長大, 孩子需要用身體的地方會越多、越複雜, 身體應付不過來 就更顯笨拙, 情緒就會更不穩定, 心理就越逃避了!建議你先上惠心智慧教育新浪博客把【觸覺不足的影響】 ()~()先看完感興趣的話再把【前庭覺不足的影響】 ()()看完這樣對感覺統合的發展和影響會有一定的認識。

    在青島我不知道哪裡有專業的訓練機構但是我知道在青島有許多自閉症治療機構會幫孩子彌補感覺統合訓練因為特殊幼兒除了需要藥物治療之外還需要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最好的方式就是啟動身體本能的運作, 而感覺統合就是身體本能的自然行為。

 

                                                                                   (惠心 王老師)

 

實例四

    思思(匿名,六歲,女生)今年九月要上小學了媽媽帶她去知名小學面試結果孩子分不清輕重面試前調皮地把腳放桌上去了講話也不注意別人的感受看見一個耳朵長肉瘤的孩子直接就說人家噁心。

    老師看到這一切就跟媽媽說孩子沒教養!  但是當正式面試開始時孩子卻又整個“縮”了起來,本來會的東西全都表現不出來。 惹得媽媽又傷心又焦急因為孩子平時不是這樣的怎麼就在重要關頭“失常”了呢?

    經過測評孩子呈現觸覺遲鈍及大腦雙側分化不全的現象所以本體覺也跟著不成熟。  平時孩子不斷出現自我彌補的行為身體一動就停不下來行為表現顯得粗枝大葉容易興奮但需要專注時,仍能專注只是會全身都用力很快就累了無法長時專注。

    還好這個孩子感統失調的方面是明顯的可以引起家長的注意所以容易得到協助來改善如果孩子感統失調的部份是不容易被一般家長察覺的比如比較安靜、害羞、不愛動、挑剃、固執、愛生悶氣…等這就只能苦自己了!伴隨年齡增長日後就形成能力發展的局限了。

 

                                                                                  (惠心 王老師)

 

 

    造成大腦雙側分化不全的原因為:爬行敏感期爬得不夠或根本沒爬; 六歲之前過度從事靜態學習活動; 前庭覺或觸覺刺激中度以上不足。大腦雙側分化不全通常是家長最容易忽略而孩子最“啞巴吃黃連”的狀況!因為這些孩子智力發展正常做事、學習都能專注平時各方面表現也是要動能動要靜能靜只是身體特別容易累能堅持做某事的時間比同齡人還短大大降低同儕之間的競爭優勢。而孩子在身體疲憊的時候常常容易發怒因為他們心有不甘: 明知自己很優秀怎麼就抵達不了終點?!而家長也會覺得很納悶:怎麼應該“可以”的突然就“不行”了呢?  

    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可能會心疼地理解和包容孩子認為孩子什麼都好就是累的時候脾氣特別不好長大以後家長則會認為孩子長大了小時候“不懂”的現在都應該“懂了”。所以當孩子又氣餒地“半途而廢”或挫敗後“惱羞成怒”時已經得不到家長和其他人的寬容和幫助了!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感覺統合訓練的幫助,  孩子在一連串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打擊和他人誤解的創傷之下,通常會演變成過度的自我防衛導致“憤世嫉俗”的不滿和衝動嚴重的話後果都不堪設想!

 

    所以懇請大家多留意周邊的孩子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狀況不要因為孩子的大腦雙側分化不全所造成的種種讓人出乎意料的【不能】形成親子之間的拉鋸戰而相互製造對方的痛苦! 及時改變孩子的感覺統合狀態, 才能根本解決孩子的困難和家長的不解 希望大家一起幫助孩子成為孩子的貴人!

arrow
arrow

    huixin2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